2018年,在市政府信息办的正确领导下,市教育局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要求,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工作原则,大力推进教育领域政务公开,围绕教育政策解读、信息发布和热点回应等重点,着力提升教育工作透明度,有效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树立了良好的教育形象。现将2018年度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概括
(一)领导组织。成立由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熊颖为组长、分管领导副局长何明为副组长,机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研究部署信息公开有关工作。同时,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保障了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工作人员具体办”的工作格局。工作中,由办公室牵头,机关各科室、市直各学校、直属事业单位分工合作,密切配合,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和业务工作整体同步部署、同步推进。
(二)队伍建设。由局办公室和市电教馆分别选派2名能力强、素质好的同志,专职负责政府信息公开类文字编辑和技术维护工作。积极构建市、县、学校三级联动机制,组建了一支人数达300人的教育宣传信息员队伍,各县(市、区)教育部门、市直学校也相应地组建了信息员队伍,为教育系统信息公开工作提供了人员保障。
(三)公开平台。进一步拓宽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扩大信息公开的领域和范围,主要通过八个渠道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一是通过中国九江网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公开信息;二是在九江教育网上公开信息;三是向“江西教育网”、市委信息处、市政府信息处等15个渠道报送并公开信息;四是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方式公开信息;五是利用新闻发布会、咨询会、热线电话等形式向群众公布信息;六是通过印发文件、《九江教育信息》、设查阅室等形式公开信息;七是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九江教育发布”公开信息;八是通过“掌中九江”app、“今日头条”app等新媒体渠道公开信息。
(四)工作考核。坚持“非涉密即公开”原则,进一步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流程,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审查力度,推进信息公开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同时,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市教育局还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了年度目标管理考评,并对市直学校及直属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工作进行了多次督促检查,确保工作扎实推进。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公开信息数量、主要内容及方式
1.公开数量及主要内容
全年我局共主动公开政府信息近3000余条,主要分为:概况信息、法规文件、发展规划、工作动态、人事信息、行政执法、公共服务和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等8类。
2.公开方式
一是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主流媒介开展信息公开;
二是通过“中国九江网”“九江教育网”等权威网站开展信息公开;
三是运用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掌中九江”app等新兴媒体开展信息公开。
(二)政务公开要点落实情况
按照市信息办要求,我局大力推行行政决策公开,积极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积极推进重点领域牵头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一是财政资金信息公开。主动在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九江教育网”发布财经信息,同时,对市直部门、学校的招标、采购、中标等信息予以公告公示。二是教育领域信息公开。认真做好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招生考试、人事任免、项目工程建设等方面的信息公开工作,及时予以更新。三是教育政策公开。及时发布中央、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市级对教育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做好相关信息解读工作,第一时间为广大民众答疑解惑。
(三)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结果公开情况
2018年,我局共承办人大建议、政协提案87件(主办62件,协办25件),其中建议18件(主办14件,协办4件),提案69件(主办48件,协办21件)。为认真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在市人大、市政府和市政协办理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局认真贯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质量、讲求实效”的工作方针,扎实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目前,建议、提案均已全部办结,已办结建议提案的见面率、沟通率、满意率均达到100%。7月9日,市教育局重点建议现场督办座谈会在我局召开,反响良好。
三、依申请公开和不予公开信息情况情况
2018年,我局收到依申请公开2件,按时办结2件。同时,对市委“民声通道”、市政府“民声直通车”、九江教育网“咨询互动”及各类渠道收集的问题,我局均按有关程序和流程进行了回复。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2018年度,我局未收取与政府信息公开相关的费用。
五、因政府信息公开引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及举报投诉情况
2018年度,我局未发生因政府信息公开引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及举报投诉情况。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主要问题
1.形式上有待创新。政府信息公开以文字性的信息为主,对图片、音频、视频使用不多。
2.时效性有待提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涉及面广,因主客观原因,在信息发布、舆情应对偶尔存在不及时的情况。
3.互动性有待加强。与各类新闻媒体的互动上有待加强,信息公开偶尔存在滞后的情况。
(二)改进措施
1.着力提升创新能力。积极组织人员参加信息公开业务培训,丰富信息公开的形式和内容,提升信息的可读性。
2.着力加大工作保障。建立健全工作保障、激励机制,调动科室、学校等多方面力量,确保信息公开的覆盖面更广,时效性更强。
3.着力加强互动交流。一方面,加强自身网站建设,丰富网站栏目设置;另一方面,加强与各类新闻媒体联系,互通有无,扩大信息公开的覆盖面。
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表
(2018年度)
填报单位(盖章):
|
统 计 指 标 |
单位 |
统计数 |
|
一、主动公开情况 |
—— |
3000余条 |
|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数 (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相同信息计1条) |
条 |
900条 |
|
其中:主动公开规范性文件数 |
条 |
|
|
制发规范性文件总数 |
件 |
|
|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
—— |
2000余条 |
|
1.政府公报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
|
2.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600余条 |
|
3.政务微博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26条 |
|
4.政务微信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300余条 |
|
5.其他方式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1000余条 |
|
二、回应解读情况 |
—— |
2 |
|
(一)回应公众关注热点或重大舆情数 (不同方式回应同一热点或舆情计1次) |
次 |
|
|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回应解读的情况 |
—— |
2 |
|
1.参加或举办新闻发布会总次数 |
次 |
2 |
|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新闻发布会次数 |
次 |
1 |
|
2.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
次 |
0 |
|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
次 |
0 |
|
3.政策解读稿件发布数 |
篇 |
0 |
|
4.微博微信回应事件数 |
次 |
0 |
|
5.其他方式回应事件数 |
次 |
0 |
|
三、依申请公开情况 |
—— |
3 |
|
(一)收到申请数 |
件 |
3 |
|
1.当面申请数 |
件 |
|
|
2.传真申请数 |
件 |
|
|
3.网络申请数 |
件 |
2 |
|
4.信函申请数 |
件 |
1 |
|
(二)申请办结数 |
件 |
3 |
|
1.按时办结数 |
件 |
1 |
|
2.延期办结数 |
件 |
2 |
|
(三)申请答复数 |
件 |
1 |
|
1.属于已主动公开范围数 |
件 |
0 |
|
2.同意公开答复数 |
件 |
0 |
|
3.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 |
件 |
1 |
|
4.不同意公开答复数 |
件 |
0 |
|
其中:涉及国家秘密 |
件 |
0 |
|
涉及商业秘密 |
件 |
0 |
|
涉及个人隐私 |
件 |
0 |
|
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
件 |
0 |
|
不是《条例》所指政府信息 |
件 |
0 |
|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
件 |
0 |
|
5.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数 |
件 |
0 |
|
6.申请信息不存在数 |
件 |
0 |
|
7.告知作出更改补充数 |
件 |
0 |
|
8.告知通过其他途径办理数 |
件 |
0 |
|
四、行政复议数量 |
件 |
0 |
|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数 |
件 |
0 |
|
(二)被依法纠错数 |
件 |
0 |
|
(三)其他情形数 |
件 |
0 |
|
五、行政诉讼数量 |
件 |
0 |
|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或者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数 |
件 |
0 |
|
(二)被依法纠错数 |
件 |
0 |
|
(三)其他情形数 |
件 |
0 |
|
六、举报投诉数量 |
件 |
0 |
|
七、机构建设和保障经费情况 |
—— |
|
|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专门机构数 |
个 |
1 |
|
(二)设置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数 |
个 |
1 |
|
(三)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数 |
人 |
4 |
|
1.专职人员数(不包括政府公报及政府网站工作人员数) |
人 |
3 |
|
2.兼职人员数 |
人 |
1 |
|
(四)政府信息公开专项经费(不包括用于政府公报编辑管理及政府网站建设 维护等方面的经费) |
万元 |
|
|
八、政府信息公开会议和培训情况 |
—— |
4 |
|
(一)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或专题会议数 |
次 |
3 |
|
(二)举办各类培训班数 |
次 |
1 |
|
(三)接受培训人员数 |
人次 |
160 |
|
单位负责人:熊颖 |
审核人:刘志杰 |
填报人:徐烈新 |
|
联系电话:07928227773 |
填报日期:2019年1月14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