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在市政府信息办的正确领导下,市教育局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要求,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工作原则,大力推进教育领域政务公开,围绕教育政策解读、信息发布和热点回应等重点,着力提升教育工作透明度,有效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树立了良好的教育形象。现将2017年度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概括
(一)领导组织。成立了由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熊颖为组长、分管领导何明为副组长,机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研究部署信息公开有关工作。同时,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保障了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由局办公室和市电教馆分别选派了2名能力强、素质好的同志,专职负责政府信息公开类文字编辑和技术维护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工作人员具体办”的工作格局。
(二)队伍建设。积极构建市、县、学校三级联动机制,组建了一支人数达300人的教育宣传信息员队伍,各县(市、区)教育部门、市直学校也相应地组建了信息员队伍,为教育系统信息公开工作提供了人员保障。
(三)公开平台。进一步拓宽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扩大信息公开的领域和范围,主要通过八个渠道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一是通过中国九江网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公开信息;二是在九江教育网上公开信息;三是向“江西教育网”、市委信息处、市政府信息处等15个渠道报送并公开信息;四是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方式公开信息;五是利用新闻发布会、咨询会、热线电话等形式向群众公布信息;六是通过印发文件、《九江教育信息》、设查阅室等形式公开信息;七是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九江教育发布”公开信息;八是通过“掌中九江”app、“今日头条”app等渠道公开信息。
(四)工作考核。坚持“非涉密即公开”原则,进一步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流程,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审查力度,推进信息公开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同时,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市教育局还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了年度目标管理考评,并对市直学校及直属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工作进行了多次督促检查,确保工作扎实推进。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公开信息数量、主要内容及方式
1.公开数量及主要内容
全年我局共主动公开政府信息近3000余条,主要分为:概况信息、法规文件、发展规划、工作动态、人事信息、行政执法、公共服务和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等8类。
2.公开方式
一是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主流媒介开展信息公开;
二是通过“中国九江网”、“九江教育网”等权威网站开展信息公开;
三是运用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掌中九江”app等新兴媒体开展信息公开。
(二)政务公开要点落实情况
按照市信息办要求,我局大力推行行政决策公开,积极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积极推进重点领域牵头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一是财政资金信息公开。主动在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九江教育网”发布2017年财政预算、三公经费预算及2016年财政预算、三公经费预算,同时,对市直部门、学校的招标、采购、中标等信息予以公告公示。二是教育领域信息公开。认真做好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招生考试、人事任免、项目工程建设等方面的信息公开工作,及时予以更新。三是教育政策公开。及时发布中央、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市级对教育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做好相关信息解读工作,悉心为广大民众答疑解惑。
(三)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结果公开情况
2017年,我局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88件(人大建议26件,其中主办17件,协办9件;政协提案62件,其中主办44件,协办18件),办理工作任务已全部完成,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见面率、沟通率、满意率均达到100%。市政协重点提案办理民主评议会在我局召开,反响良好。
三、依申请公开和不予公开信息情况情况
2017年,我局收到依申请公开2件,按时办结2件。同时,对市委“民声通道”、市政府“民声直通车”、九江教育网“咨询互动”及各类渠道收集的问题,我局均按有关程序和流程进行了回复。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2017年度,我局未收取与政府信息公开相关的费用。
五、因政府信息公开引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及举报投诉情况
2017年度,我局未发生因政府信息公开引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及举报投诉情况。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主要问题
1.时效性有待提升。由于教育政务公开信息涉及面广,需要公开的信息多,偶有公开不及时的现象。
2.覆盖面有待扩大。对新兴媒体如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渠道的政务服务工作需进一步加大。
3.互动性有待加强。与各类新闻媒体的互动上有待加强,信息公开偶尔存在滞后的情况。
(二)改进措施
1.健全制度,加大保障。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健全工作保障、激励机制,提高信息公开工作的时效性,增强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加强培训,提升能力。针对性的开展人员培训,重点围绕新媒体建设和应用,着力提升信息公开的创新力。 
3.加强沟通,积极互动。加强与各类新闻媒体联系,互通有无,壮大信息公开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