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深入探索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就业服务有机结合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4-03-05 10:01 来源:本网字体: [ ]

  • 信息类别:
  • 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 2024-03-05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4-00328
  • 责任部门:

九江市着力从残疾人家庭关心的残疾学生就业难点问题入手,深入推进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就业服务有机结合改革试点,探索特殊教育学校发展残疾学生职业教育解决就业问题路径,帮助残疾学生融入社会、减轻家庭负担、缓解社会压力。



聚焦特校职教难题,探索“职教+就业”融合路径


  聚焦残疾人容易被“标签化”,能够就职岗位稀少等问题,成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小组”开展调研,根据特校职业教育的要求,坚持围绕“两个全面适应”(一方面要全面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要适应残疾学生的生理特点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设置相关专业,破解残疾学生就业难题。聚焦特校职业教育“无课程标准”“无教材”“无教师用书”等问题,通过学习借鉴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订单式”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不断探索、建立“教育、康复、就业”一体化办学模式,破解职业教育“三无”难题和残疾毕业生“无处可去”困境。



推动职业教室升级,实现“因需+因人”制宜施教


  各县(市、区)不断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加强特殊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推动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至6500元/生,严格落实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不少于5%用于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提升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水平。各地各校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大胆探索,抓住市场“脉搏”,均常年开设油画、手工香皂、手工制作、汽车美容、园艺、烘焙、陶艺、美容美发等满足市场化、个性化需求的各类职业教育课程。推动职业教育教学形式改革,形式上打破原有教学班界限,更加注重残疾学生生理特点,选择“能力相同、程度接近”的开展走班式教学,提升办学实效。各地各校分别对职业教育教室进行现代化升级,配备专业设备,1:1还原建设汽车美容室、美容美发室、园艺温室大棚、陶艺室等场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完善多元合作机制,构建“请进+走出”办学模式


  聚焦各特殊教育学校面临特校职业教育教师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的困境,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外聘标榜发艺、新车臣汽车公司、园林退休职工等协助教学,聘请专业洗车、陶艺、烘焙技术人员,传授知识和技能。各校创造条件选派老师“走出去”学习手工专业技能,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打通普通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双重属性壁垒。各地各校充分利用国家给予残疾人就业的优惠政策,积极主动与接纳听障学生就业的企业挂钩联系,校企互相协调,共同合作,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学校先后有几十名毕业生被安排到九江大林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就业,听障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
(来源:九江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