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教案字(2025)16号九江市教育局关于市政协十六届五次会议 第250386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8-25 14:15 来源:本网字体: [ ]

  • 信息类别:
  • 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 2025-08-25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5-00723
  • 责任部门:

九教案字(2025)16号

分类:(A1)

公开情况:(公开)

九江市教育局关于市政协十六届五次会议250386号提案答复的函

李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服务的提案》收悉,经商市卫健委、市财政局、市妇联、团市委等部门,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教育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通过强化一系列工作举措,不断提升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

一、聚焦协同联动,优化成长环境

一是深化部门联动。市教育局积极响应并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障工作,联合市卫健委、市妇联等职能部门,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社区、进学校、进课堂,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理念,指导家长树立科学教育观念。2025年1月7日,在团市委的牵头下,市卫健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等多部门成立了全省首家市级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形成了以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专业机构支持的联动工作格局。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打破部门壁垒,建立了信息共享、协同联动机制,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了坚实保障。今年以来,九江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九江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已走进全市27所学校,为超3000名学生、家长、教师带来心理健康辅导,未来将持续推进此项活动,助力更多青少年健康成长。二是强化医教联合。根据教育部办公厅等十七部门关于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市卫健委、市教育局、市有关医院多次协商,共同推进医教协同发展,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日前,已  印发《九江市心理健康“医教协同”工作方案(试行)》(九卫办字〔2025〕32号),通过成立“医教协同”工作专班、定期召开联  席会议、联合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培训、协同开展心理健康筛  查与评估、建立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  座、联合制定心理危机应急处置预案等措施,为广大青少年心理  健康领域提供更专业的保障。三是发挥“未成”中心辐射作用。  2020年,市教育局成立了“九江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面向全市未成年人及其家长免费开放,提供心理健康免费咨询服  务。目前,辅导中心聘请了30多位资深的国家心理咨询师、心理  咨询专家、心理咨询志愿者等专(兼)职人员,所有上岗人员均取  得国家专业注册资格证。开通建立了网络咨询平台“浔庐心语”和咨询电话0792-8866353,常态化开展电话、面询和网络咨询,每年  接待咨询量达200余人次。辅导中心还积极开展“送课到校”“走进社区”等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辅导中心送课到校活动达40余  场,进社区活动13场。2025年,计划组织开展县区级未成年人心理  健康辅导中心志愿者管理人员业务交流活动,提升中心辐射带动力。

、凝聚各方力量,提升干预效能一是健全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

2024年11月13日,市教育局揭牌成立了“九江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全面推动我市教育系统市、县、校三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达到全覆盖。积极组建成立了“家庭教育讲师团”“家庭教育指导专家库”两支队伍,共遴选出“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112名、“家庭教育指导专家库”成员51名,进一步加强我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发挥市、县、校三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作用,指导各地各中小学校通过举办周末家庭教育讲堂等方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2024年,九江市各中小学校开展家庭教育课堂  1428场,164500余名家长参加了授课。2025年4月,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宣讲知识大赛,通过专业化宣讲竞赛,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及班主任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遴选100堂家庭教育优秀课例,建立共享平台,为家长提供科学化、系统化的家庭教育指导资源,促进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二是创新  医疗服务体系。自2020年起,市卫健委统筹全市医疗机构(含市  五医院、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常态化开展心理健  康“六进”活动,覆盖全市大中小学,在升学季、毕业季等关键节点开展专项心理疏导,中高考等大型活动期间联动多家医院开通热线服务通道,为青少年提供即时心理支持。市五医院开设“儿童少年心理门诊”,并在近两年增设全省首家“学习困难门诊”,安排高、中级职称医务人员及专业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常年坐诊;同时开设儿少心身科住院病区,采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物理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为患有心理疾病和精神障  碍的青少年提供专业、系统的治疗服务。三是整合“政校医社”多方资源。今年以来,团市委创新实施“线上市12355青少年权益热线+线下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双轮驱动模式,精心打造“浔青心连心”青少年心理健康特色工作品牌,松建集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危机干预、宣传科普等于一体的全链条综合服务体系,着力提升我市青少年心理素质和自我调适能力,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发挥协同育人作用,全力营造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生态。前端针对青少年、家长、教师等不同群体开展精准化心理健康知识科普,提升青少年心理韧性,筑牢青少年心理健康防线。中端利用学校心理测评建立动态风险预警机制,实现潜在风险“早发现、早预警”。后端依托市第五人民医院提供专业心理服务,向社会招募114名志愿者形成“专家干预一咨询师疏导一志愿者陪伴”服务梯队,精准响应不同心理需求。相关工作被纳入2025年全市党建十大民生实事和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事项,由政府统筹资源提供组织保障。

三、关注特殊人群,提升心理服务能力

市教育局部署各地各校落实每学期全面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建立“一生一策”重点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根据学生心理筛查分类情况建立“三级”包干帮扶机制(一级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由校级领导、班主任、心理健康老师进行“三包一”帮扶,二级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由班主任、心理健康老师进行“二包一”帮扶,三级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由班主任或骨干老师进行“一对一”帮扶)。利用假期开展“万师访万家”工作,通过“校领导重点谈”“班主任全面谈”“心理老师深入谈”“专任老师用心谈”“朋辈之间相互”“学生家长倾心谈”等多层次协同谈话,深化师生、家校之间的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心理  健康水平。重点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情感困惑学生、言行异常学生,以及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等群体的关爱帮扶工作,及时做好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和矛盾化解。

市妇联组织开展关爱儿童“红雨伞”行动和“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困境儿童服务活动,针对生活、学习、身心健康存在  特殊困难的留守儿童、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采取“一对  "“多对一等结对关爱方式,与孩子进行亲情沟通,了解学习思想 等成长状况为儿童提供生活照料、学业辅导、关爱陪伴、家教指  导、因难帮扶等志愿服务,切实把关爱服务做在平常。依托儿童活  动中心、儿童之家等阵地,通过开展主题活动等方式进行集体关爱,丰富儿童课后生活,加强同伴交往,让孩子快乐成长。             

四、强化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市教育局指导各地各校按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八个一工作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开足开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每两周安排不少于1课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同时充分利用班会、团队课、综合实践课程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安排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挫折教育、亲情教育等专  题活动,大力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全方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同时,各地各校依托“心理健康宣传月”“5.25”心理健康日、中高考前后等时间节点,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教育。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挫折教育、亲情教育等专题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利用“九江教育发布”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校园网站、学校公众号等媒介途径积极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广大师生和家长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和素养,积极营造关心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全市医疗机构联合媒体平台(含九江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开展科普宣传,通过官网、公众号等新媒体发布心理健康知识。市卫健委组织编写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教材,营造全社会关注氛围。团市委开展“二进三覆盖”系列活动,构建立体化服务网格。围绕 “中高考考前减压”"反校园欺凌”“暑期网络成瘾高发与家庭关系和谐"“新学期学习生活适应”等主题开展“三进三覆盖”(进县区、进社区、进学校,覆盖教师、学生、家长)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系列活动,充分激活家庭与学校的育人动能,让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从“专业机构的事”变成“全社会的事”,实现“教师会识别、家长能支持、学生懂调节”的科普目标。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水平

一是打造学校专业师资队伍。落实全省“大中小学心理健康一体化联盟”建设,2023年6月26日,市教育局与南昌大学签署协议,开展“一对一”心理健康教育结对。重点围绕加强九江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机制建设、建立中小学心理危机工作相关制度体系与操作流程、组建心理健康教师专家指导团队、搭建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提升平台等内容展开合作。充分利用全省统一招聘、特岗教师招聘、绿色通道引进、公费师范生安置、归雁计划、编外招聘等渠道,积极引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专(兼)职心理教师660人。为提升我市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组织开展了分层级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一方面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展开培训,同时也注重培训班主任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心理健康辅导方法。2024年5月,297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参加了“九江市2024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专题培训”;2024年11 月,1066名市直中小学校班主任参加了“九江市市直中小学校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2024年12月,143名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参加了“2024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题培训班暨心理健康教育学术论坛”;2025年选派了50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计划2025年7月-8月,组织开展全市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有效提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能力。二是组建卫健系统多元化队伍。通过整合全市资源,吸纳各医疗机构 (含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医务工作者、心理专业学生、社工等充实志愿者队伍,形成涵盖专业医生、心理咨询师、社会服务力量的多元化服务团队,重点为存在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碍的青少年提供分层分类服务,推动全市心理服务从“单点突破”向“全域覆盖”升级。市卫健委组织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及儿童专科医院开展心理服务培训,强化医护人员专业能力,推动市五医院与其他医院建立协同机制。截至目前,全市二级以上妇幼保健院及儿童专科医院已开设精神科(心理科)门诊7家,逐步构建覆盖全市的青少年心理服务医疗网络。

六、落实资金保障,护航学生心理健康

市财政局立足职能职责,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强化财政支撑作用,护航学生心理健康。为充分落实场地和经费保障,市财政局在年度预算中统筹各类资金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础经费,足额按时拨付,并视情建立增长机制。

一是设立专项经费。2025年市财政安排九江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专项经费46万元,其中:未成年人工作专项经费16万元、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功能室装修及设备购15万元、教育心理学会工作经费7万元、九江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办公费8万元。二是安排培训经费。2025年市财政安排九江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培训经费40.1万元。

您在建议中提出的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不足,积极争取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充分发挥教育、体育、卫健、团委、社区等部门合力,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逐步完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强化家庭的主体地位,分级施策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再次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理解、支持和帮助。感谢您的合理建议。

附件:九江市政协提案(建议)答复清单

九江市教育局

2025年8月25日

签发领导

联系人及电话周婷婷    8222119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市政府办公室议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