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教议字〔2025〕29号关于市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 第230号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6-24 21:28 来源:本网字体: [ ]

  • 信息类别:
  • 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 2025-06-24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5-00712
  • 责任部门:

九教议字〔2025〕29号

分类:(A1)

公开情况:(公开)

关于市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230号建议答复的函

叶智平、黄丽珍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推动落实“双减”政策的建议》提案我局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本市教育“双减”工作的关注与关心!收悉您的提案后,我局非常重视,召集相关人员对您的提案进行了认真学习、分析和研究,并就您的提案与相关部门进行了对接,形成了 统一的意见,现回复如下:

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用“发展思维”推进校内提质增效。印发  《关于进一步落实落细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工作要求的通知》,推动各地各校健全“五项管理”长效机制。开展违规补课大排查,对  市直学校作息时间进行规范统一。指导全市中小学校用好省教育厅   免费发放的义务教育文字作业本以及江西智慧教育平台“学习园地”线上免费资源。秋季开学以来,全市69.19万中小学生预计每年可减轻教辅材料负担2.98亿元。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定期组织开展优秀作业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和“作业熔断”机制,实行分层作业,减少重复性、机械性作业。开展名师、名班主任和名校长培训及学科培训。充分发挥市级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 作用,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质量评价印发《九江市教育局等十二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实施方案》,成立市、县、校三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和家庭教育指导专家队伍。开展“万师访万家”“家庭教育周末讲堂”系列活动,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今年以来,全市共对26.61万名学生家庭进行家访。根据《江西省发展改革委江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西省中小学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赣发改价管规〔2021〕82号)文件精神,课后服务费作为中小学服务性收费项目,由学校向有需求的家长提供在校学生托管服务,按规定收取费用。各地各校发挥办学特色,精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确保每天开展特色兴趣类、社团类活动的时间占比不得低于课后服务总时长的50%。从2024年暑期开始,市财政安排10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红心护苗”暑期免费托管服务。市教育局在全省率先开展“红心护夏”“红心护苗”暑期校内免费托管服务,共有33049名学生参加,极大地增强了群众的教育幸福感和获得感。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着力研究并协助建立了以科学实践、美育熏陶、体育活动为主,红色文化、电影课程、生命教育等兼顾的“1+N”课后服务课程体系。例如,八里湖新区第一小学开设了射击和射箭等特色课程;濂溪区德化学校的舞龙舞狮社团成为学校的一大亮点;湖口县第二小学则通过五彩课堂彰显了五育并举的理念。多样化的课  程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五育支教。为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组织了多次五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支教活动,先后牵头组织了体育、劳动教育、美术、音乐、德育、心理健康等科目教师和教研员赴都昌、湖口、瑞昌、  修水等县区送课送研。还组织开展“课后服务百校行”示范校创建活动,双峰小学、双语实验学校等12所学校获全省义务教育阶段“课  后服务百校行”示范学校。同时将全市已开展的课后服务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内容纳入教育监管系统进行监管,对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实现智能监管、精准监管,进一步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我局为深  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着力破解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不均等矛盾,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把推进中小学名  校集团化办学改革作为优化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重点工作来抓。充分利用优质学校品牌优势,坚持发挥名校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复制扩充优质教育资源,采取“名校+分校”“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城市学校+农村学校”等模式,全面实行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教师共享、品牌共享,不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全市各地共组建30个教育集团和125个城乡教育共同体,组建成立了2个市直中学初中教育联盟,区域、校际差距进一步缩小,加快了优质教育共  享共建,有力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二是着力规范管理,用“底线思维”强力推进校外培训监管。从严审批培训机构。从2021年起,全面停止审批新的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全市532家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至0,压减率100%。保持严查重处违规培训的高压态势。今年以来出动检查人员3499人次,查处各类违规培训138起,及时有效处理各类退费200万余元。对培训机构进行年检并公布培训机构“白名单”,推动全市863家培训机构全部录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实现机构、家长和行政部门三方监管。要求培训机构缴纳风险保证金,在平台上实现购课、消课。目前,全市风险保证金达1746.5  万,有效防范机构“卷钱跑路”风险。推进智慧消防建设,全市806   家培训机构合格安装智慧消防并接入全省智慧消防平台。在“五一“十一”、寒暑假等节假日向家长发布温馨提示,提醒家长理性消费,共同抵制违规培训。

三是强化制度设计,用“系统思维”齐抓共管“双减”改革。在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不定期召开全市“双减”工作会议,调度、推进“双减”工作;建立“双减”市级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包括市监、公安、民政等20个单位,明确部门职责分工,统筹抓好校外培训监管工作。市教育局专门成立“双减”办,配备工作人员,扎实开展“双减”工作。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若干措施》,提出30条具体工作措施。在校内,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双减”政策解读。如在寒暑假来临之前,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召开家长会、万师  访万家”等形式向家长进行“双减”政策宣讲,逐步赢得家长对“双  ”政策的理解与支持。在全市挖掘了双峰小学等8所学校的“双”经验做法并在全市进行推广;在校外,定期公布全市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和举报电话,在节假日和寒暑假通过政府官网发布温馨提醒。2024年,各地先后48次公布培训机构白名单,在官网上发布温馨提醒79次,网络点击量高达40万次。同时,完成2024年培训机构年度检查,全市淘汰不合格机构22家,有效规范校外培训市场。先后出台《关于切实减轻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工作方案》《关于切实做好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九江市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暂行办法》等配套文件制度,为“双”工作落实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同时,为了实现“双减”常态长效,九江市全力落实教育部“双减”每日快报、省教育厅“双减”每月典型经验做法通报工作,每日及每月汇总各地工作动态和典型做法,向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推送的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分享,供县区学习借鉴,推动“双减”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双减”工作任重而道远,它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惠民工程,我们一定要加强组织领导、凝聚部门合力、健全工作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强化督查督导,持续营造良好氛围,落实落地“双”新政,让教育主阵地回归校园,办老百姓满意的教育。

附件: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

九江市教育局

2025年6月24日


签发领导何明

联系人及电话周婷婷    8222119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市政府办公室议案科。